|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2

This version was saved 9 years, 6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劉子任Melly Liu
on September 20, 2014 at 4:06:37 pm
 

楊老師的話:

請各位同學下週可以寫前兩週的內容.

 

鄒瓊美02  新族群」構築教育前景

本篇是何福田老師於10年所發表的文章,筆者將「新族群」做一清楚明確界定「外籍配偶」與「大陸新娘」之差異比較,於教育方面列出四點急需政府及國人該注意及實行方向,包括如何接納、協助、外籍配偶本身教育及其子女教育等四大方針。

雖然是多年前的文章如今看來還是非常適合現今時空,如今來檢驗這些年來政府單位是否有朝何老師所認為須教育的四大項實施,很欣慰的是有在做,因為我本身就是外籍配偶所以這方面個人是有感受到,相對我的原生國可能還無法做到像台灣如此這般,這也是我要感謝與知足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外籍配偶離婚率似有偏高的趨勢,當然不同文化的組合是較難調適的,但預防離婚率偏高的政策亦應詳細考慮制訂與防範。

 

--------------------------------------------------------------------------------------------------------------------------------------------------------------------------------------------------------

子任閱讀「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Ch 1心得感想:

一、探究國名

台灣政府在民國八十五年(1996)總統民選之後,在國際上已呈現更明確的主權政府,所以逐漸使用「台灣Taiwan」的國名,與課文中第13頁所述台灣官方不同意使用台灣為國名,因為此表示台灣為單獨政治實體,形同獨立。亦為中國反對。

而「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稱是從民國七十年(1981)中華民國奧運協會與國際奧會達成之協議至今,在國際視聽下仍與中國有所混淆,所以許多民間團體仍致力於讓「台灣Taiwan」揚名於國際正式場合如奧運協會。

探究國名如同發揮族群的民族意識。身處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使要發揮出本土的台灣意識,亦或於仍有神話般的大中國意識?去年教育部的行文仍表示以「南京」為中華民主共和國的首都。這般仍有大中國意識的思想,當所有台灣人民看到這樣的報導時,無不驚呼行政體制的封建思想,仍處於一種「收復失土」的夢幻心態。自從總統民選之後,台灣意識更深駐於民眾心中,所以更呼應文中所述,「政治與文化為思考的大焦點,與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動頗為契合」,在台灣生長、工作的人們,會繼續戮力於重返國際社會,走出中國的陰影。

 

二、探究語言

文中表示台灣從國民政府遷台四十多年來(發文為1991),從雙言但非雙

語的社會變成雙語又雙言的社會,而且逐漸走向雙語但非雙言的社會。從總統民選到民進黨執政八年,台灣意識的升高讓台灣發展出台灣華語的特色,「國家語言發展法」仍在立法中,致力於將台灣社會帶入多語言的方向,正因其相信台灣社會已是個公認為多元族群的國家,擁有多元文化與語言,英語與方言教育更深入小學國民基礎教育裡。當現今社會許多人已普遍擁有雙語以上的語言能力時,應致力於法定上的利基,讓各語言都有平等被使用的權利。

 


光輝-Ethnic Pluralism: Strategies for Conflict Management

 

有關如何有效處理族群之間的衝突,作者在本文獻裡提出了一下三種策略:

1. 組織單一族群社會:這是政策通過教育、語言、通婚把其他種族同化,最後建立一個單一文化的社會。典型例子:法國、德國。

2. 減少政治顯著性的民族團結:這是一個不以種族為主,任人唯才的策略。只要有能力者便可以執政,建立一個平等權益的社會。典型例子:美國

3. 合法化民族多元性:這個策略主要認可所有不同族裔,甚至應許不同族裔可以自己組織政治團體來聯合執政。這個政策可以有兩種進行方式:1)以一族群掌控大部分權利,管理國家,如馬來西亞;2)由各族群共享政權,可以有區域性自主權,如加拿大。

作者也在文獻裡提到,每種政策都有各自缺點。單一族群社會,如果由一位偏激的種族主義者帶領,便會出現惡劣的現象,甚至導致民族的滅亡,如希特勒的納粹黨;第二種政策雖然不凸顯民族主義,但有部分少數民族會擔心他們的族裔背景會慢慢消失,被社會同化;至於第三種策略也會出現一些族群的優勢,或是內部糾紛和離散族群煽動族群之間的矛盾。

作者也在結論時提到其實在處理族群問題的時候,並沒有一種單一的解決方案。在處理族群問題之前必須先了解各族群之間的關係以及歷史背景,這樣才可能把矛盾降至最低。

筆者相當認可作者所作出的結論,族群、文化之間的衝突其實從古自今都一致是一個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族群之間必須學會容忍及寬待其他族群或文化,這樣才有可能建立一個和睦的社會。近日來,IS團體勢力不斷在擴張,許多加入組織的成員來自西方國家,筆者認為有部分因素受當地國家政府沒有妥善處理族群之間的矛盾。這些人也許在西方國家沒有獲得肯定,一直被視為外來者,被社會排斥在外,導致他們加入了極端組織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邱念慈:閱讀心得 

 

臺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析”---徐富珍與陳信木

 

    這篇文章的主要是臺灣的多元族群組成的社會,由不同時期遷入移民構,作者以四大族群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與原住民為主。從這篇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每一個族群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所以族群分類可以依據客觀的基礎和採用主觀界定方式,主要就是主觀的族群認同,就是台灣的族群分類。比方說,族群外婚族群的社經地位也是其中差異之一

    對我而言之前是因為戰爭(全球第二次大戰與中國內戰) ,產生很複雜臺灣社會族群,相反之下,目前來說,是由於外婚與移居較多更加複雜化臺灣社會的族群,所以造成台灣增加了一種族群,就是新住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任閱讀許文瑩(2011)淺談新移民家庭的優勢與困境」和何福田老師之「新族群的界定」之綜合讀後心得

 

       今日的台灣五大族群界定為「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和新移民(新住民)」,以現今的觀點來看,我們都稱「新台灣人」,而新住民的下一代是謂「新台灣之子」,在小學校園裡亦不會稱新住民女性為「外籍新娘」這類帶有貶意之詞,然而,當檯面上的尊稱變得似乎更和諧、包容之時,社會裡實際上的運作是否有達到全然的公平、尊重呢?許多新移民家庭面臨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甚或歧視、或是無情感基礎的買賣婚姻等產生的家庭問題,接受新移民女性的台灣人心態不夠包容多元,而忽略了潛在的族群融合優勢,像是基因重整的優生學概念,透過族群融合,基因可以選擇出較具優勢的下一代,以及透過多語言、多文化的學習,都能使下一代具有國際觀的視野和競爭力。

       另外,媒體報章多報導新移民家庭悲劇,這些負面的形象致使許多台灣人仍充滿著對新移民女性經濟不利或文化不利的刻板印象,事實上,真正有接觸與了解新移民女性,就會發現她們認真、踏實、努力在台灣社會發展與生活的性格。破除台灣「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傳統觀念,讓新移民女性帶著自身的母語優勢與文化優勢,除了給予下一代兩性尊重的平權概念,讓孩子不僅吸收在地的台灣文化,更能為母親母國文化以做傳承與發揚。母職的重要性在一個家庭裡的角色何其重要,如果新移民女性能獲得家庭中的支持與打從心底的重視,我相信,一個快樂的母親絕對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台灣的五大族群已然成形,從民國83年政府開放「外籍配偶」來台至今也要二十年了,在未來的十年裡,可想見的是台灣社會有許多「新台灣之子」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立足於各行各業,雖然相較於過去對新移民族群的態度以開明許多,但仍有太多需要我們來努力改善,舉凡這幾年政府推行的新住民火炬計畫,讓中小學的第二外語選修或是母語課能增設東南亞各國語言的修課,還有舉辦「新住民藝文SHOW」等才藝競賽活動鼓勵社會接納新住民的母國文化,在在讓人看到族群間和諧相處的正向教材。在政府、社會各界努力推動下,新移民家庭在適應及發展上的立基點越平等,減少社會歧視眼光,整個社會的運作會更積極穩定。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