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1

This version was saved 9 years, 5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劉子任Melly Liu
on November 13, 2014 at 4:10:00 pm
 

鄒瓊美:11 宗教本周研讀林育生老師在泰國東北田野研究所發表的文章,在泰國東北一男一女的跨國生命記事,經歷「難民」與「移工」、「觀光」與「婚姻」的歷程。林老師這篇文章深刻寫出早期外籍勞工在臺灣工作的辛酸,臺灣剛開放移工入臺工作時法律規範的不是那麼詳盡,早期人權觀念在臺灣也沒現在重視,所以就會像本文所述的情發生,文中提到東北男生Somchai因案被關在臺灣,因為獄友的緣故讓他對觀音有了信仰,一般在泰國的華人才會拜觀音,而因為Somchai多次來到臺灣工作產生日後他一些人生觀念的改變,包括讓她的女兒來臺灣學習中文,Somchai在他的生命經驗中認為中文很重要,也因而改變了他女兒的未來。另一位名叫Mai的泰國東北女性,她是「觀光」與「婚姻」的歷程表現,藉由移工身份以觀光心態進而又以婚姻模式展現她的歷程,具有研究探討的價值。

 


 

子任參與20141112日烏來織帶技藝學習心得

 

織帶傳統技藝在今日社會的應用除了具備文化傳承的功能,同時亦兼顧現代人休閒自學手做的需求。這項傳統技藝的可貴之處在其不可取代性。現代工廠運用機器能夠做出原住民平織的作品,至於其他如斜織、花紋等,則仍依賴手工。如此的傳統技藝文化受到近年來手作風氣日盛目前已常見於社區大學、部落大學的課程,或於傳統文化保存單位如凱達格蘭文化館或泰雅族博物館傳承,在新北市烏來區有立案的原住民織藝手作坊亦有十餘家,筆者在接洽此次聯繫的過程中,除了時間無法搭配之外,價格也是考量之一。若不是參加既有單位開設的課程,這樣私相授受的學習體驗通常收費不貲,學習費用加上材料費用往往會超出學生預算,於是能夠接洽到工作坊老師願意以較低廉的價格教學,機會實屬難能可貴。

此次參訪「織韻織藝工作坊」,原以為應該會使用傳統須蹲坐在前的織布機學習,在看到簡單輕巧的桌上型織帶機令我大開眼界,彭玉鳳老師分享該織帶機是從紐西蘭引進再改良的。首先她指導我們打結,製作三十條中繼線(或稱中軸線),再於織帶機上層層依序繞上如彩虹般的組合,棉線纏繞的方式有其序位,看似複雜卻有邏輯,不認真記憶會亂了編織的流暢。完成此階段的棉線上機之後,才開始編織織帶。織帶的編織重在秩序,只要把握固定的力道,編織的深藍棉線依序上下穿過整排的五彩棉線,即可完成織帶。

 

 

  藉由織帶技藝學習的體驗與認識,同時也發現了現有的烏來區工坊的織藝匠師多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師,一方面會擔心後繼無人以致文化產業遭遇斷層,另方面也很佩服他們持續為傳統技藝努力與再製,努力在觀光的商品需求與族群意識的雙平台上取得平衡,同時也能符合經濟效益,使烏來區愈發振興之文化產業特色。

參考文獻:江桂珍(2006)[「舊文物」與「新傳統」--烏來泰雅族族群工藝品到觀光紀念品的過渡]。《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d/87/c5.html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