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綱要  2014 族群與離散族裔研究

授課教師:楊聰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應華系海華組

研究領域: 全球族裔  族群移民  語言文化  教育社會  公民政治  民生經濟

 


 

 

〈「新台灣人」之非論〉讀後感                     應華碩二    黃幼娟

 

我們不能將個人的生長與社會的變化分割,我們也不能將個人的認同危機與歷史發展的危機分開。只有當個人的特殊生命過程和人類歷史的特殊片段能取得一致的時候,他才能獲得自我的力量,為自己和下一代。」(Eric Erikson)

縱觀這一段前言,即可窺知族群歸屬感的形成是不斷變形的,非固定於本質化的過去,而是受制於歷史、文化與權力的不斷「運作」。

本文作者陳述:所有個人認同上的焦慮,幾乎都有時代的背景與歷史原因。做為一個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外省人,我的家裡,充滿了族群和諧(爸爸是外省人,媽媽是本省人),從不知深層身份認同的問題或焦慮為何物?但走出家門,族群的對立,就隱然存在。歸根究底,大部分是因為政治人物傾向於從時代背景與歷史原因上去尋找差異,做為個人涉足政治的立足點與訴求。

我最要好的女朋友、男朋友,幾乎都是本省人,我對他們,他們對我,個人上幾乎都沒什麼意見,也不曾在外型、語言、經濟活動、社會行為、意識形態、文化等所謂族群足以產生差異的面向上感受到任何差異。就像我尊重上海人、山東人的飲食文化與家族傳統,我也尊重台灣人的。但不知為何,一旦放大到群體,族群的對立就出現了,可見得族群的差異,很大的成因,還是在想像,以及政治與權力的不斷「運作」。

一向以來,「新台灣人論」的是與非,完全是從狹隘的政治利益上分析,所重視的,無非是這個島嶼上,政治資源的瓜分或掠奪。但出了這個"島"之後呢?就像我們從世界的另一個角落看蘇格蘭獨立公投,覺得蘇格蘭要求獨立是不明智的;看加拿大魁北克針對獨立問題進行公投,覺得那是同室操戈。也許從世界的別個角落看台灣,跳脫了資源與利益的糾葛,也會覺得:台灣要求獨立和各種族群訴求,不知所爭為何?

 


鄒瓊美03從族群關係史看台灣客家的分類範疇與獨特性

 本周閱讀楊聰榮老師的論文探討台灣客家的分類範疇與獨特性,台灣四大族群包含閩南、客家、原住民及外省等,然而族群的觀念是在歷史發展脈絡中堆疊累積而成,並非同時產生的。筆者將族群議題孤立對待會產生的問題做一精闢的闡述,中段以泰國的華人做例證,說明潮州人與客家人的分類範疇關係,後段再將台灣四大族群中的客家族群與另外三大族群做詳細的關係比較。這篇文章中對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中段泰國客家人與潮州人,因為我本身來自泰國的客家人,如此說是因為家族中的語言是客家話,與多數華人講的潮州話明顯不同,但是楊老師在文中說明介於潮州與客家之間稱半山客,並指出半山客大多來自四個地區,而我的父親與母親的家鄉皆榜上有名,所以研習本篇後我知道自己是標準的半山客,順帶一提佐證半山客聚集的廣東省揭揚縣大寮,也就是我父親的家鄉,在我返鄉探親時在村莊這一頭聽到村民講潮州話,另一頭卻講客家話,證實了半山客這樣的分類。

 


光輝心得 -從《東帝汶啓示錄》看蘇格蘭公投

 

蘇格蘭公投9月19日正式落幕,55%的蘇格蘭人民選擇了留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公投是一件讓人又振興又擔憂的歷史事件,在過去歷史上有過好幾次公投,但成功獲取獨立的國家卻寥寥無幾,東帝汶算是少數中成功的案例,閱讀完老師的分析以後,我把東帝汶公投成功的理由歸納成以下幾點:

1. 東帝汶內部因素:印尼政府已軍事強制介入使東帝汶人民對印尼政府失去好感,雖然印尼政府在之後極力發展東帝汶,但還是無法挽回已失去的形象。東帝汶獨立運動人士的自我昇華,從武力到和平外交,獲得了許多國家的支持;

2. 印尼本國的內患:蘇哈多政府倒台以後,哈比比總統為了挽回民心而打出了民主牌,讓東帝汶公投,給了東帝汶一個獨立的機會。

3. 外來因素:印尼的強制介入一直讓聯合國不認可印尼擁有東帝汶的主權;再加上國際人權組織持續關注東帝汶的人權問題,引起了國際間的注意。澳洲政府的主動參與也說服了美國和亞太其它國家對東帝汶獨立的支持。

 

而蘇格蘭方面,雖然英格蘭與蘇格蘭過去有過種族上的衝突,但經歷了數百年,現在的蘇格蘭人對英格蘭政府的管理並沒有像東帝汶對印尼政府那樣反感,民族意識也沒有像過去那樣強烈,所以還是願意留在英國。英國本身目前也處於一種安穩的狀況,而且蘇格蘭也擁有自己的議會,也算是英格蘭政府對蘇格蘭人民顯出的民主好意。而蘇格蘭公投失敗的最關鍵的因素是因為沒有得到國際間的支持,如過有其他國家的推波助瀾,蘇格蘭人民會對自己的將來會更有信心,即使許多問題目前尚未解決,但也會投下獨立的一票,反之,由於許多國家都表態不支持蘇格蘭獨立,造成了蘇格蘭人民的恐慌,而選擇留在英國。

 

 

 

 

 

 

覺得東帝汶公投過關並不無道理。在此借用老師的對東帝汶成功的理由去分析蘇格蘭公投的失敗。

 


 

貝華龍(60285017I)03周的作業 2014年9月27日

 

Does Globalization Kill Ethos and Diversity?

全球化是否清除人類性格氣質和多樣化嗎? 

Tyler Cowen

 

-         前言:越來越多批評家指出,不斷加深的全球化趨勢對所有國家都產生影響,就是各自社會越像一場所謂大型購物中心,沒有攻破特殊的文化。人類性格氣質(英:ethos)説明各自文化的價值觀和習俗。

 

-         人類性格氣質的脆弱性和問題:從外來的影響能削弱所有地方的人類性格氣質。比如,假設一位藝術家嘗試尋求並學習另外一個藝術風格,他/她有可能會扼殺自己的創造力。因此,許多藝術家覺得一定獨立的感覺有可能會使自己極有自信和創造力。不過Cowen所述的要點是,人類性格氣質依賴於貿易和獨立的感覺兩者。比如,地中海的古文明發揮,是因爲地中海所有的國家和社區通過貿易關係來促進各自文化交流。在這時代上許多學者、畫家、手稿及科學思想等等的流動都引發了歐洲的文藝復興(英:Rennaisance)。

 

-         The Minerva Model:在世界傾向於的動態上,跨文化交流雖然有可能會清除一個地方的人類性格氣質,可是它先會引起這個地方的人類性格氣質發揮。換言之,兩種以上的文化接觸時就會引發了一場所謂的爆炸事件,就是雙方地方的文明會互相交換咨詢、材料、科技及思想等等。雖然雙方地方的文明人類性格氣質仍然完好無損,可是來自富有的社會階層文明傾向於對來自貧窮的社會階層文明的創作提供資助。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自富有的社會階層文明逐步影響到來自貧窮的社會階層文明的文化,隨後這種文明的產量日益迎合來自富有的社會階層文明的愛好。Cowen所述的要點是,這種趨勢導致了全球的文化失衡。反過來説,這種趨勢也引發了許多文明的長處。比如,印度、墨西哥及巴西不但透過國際貿易來提高各自國家經濟利益並人民的福利,而且也維護並發揮各自國家的多種文化。

 

-         Niche Ethos:無論如何,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確引發了每一國家交換咨詢、材料、科技及思想等等。隨著更多全球化日益取代地理和地區區別性特徵和文化,越來越多文化逐步改變。

 

-         本筆者(貝華龍)的感想:一般歷史專家人來説,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並且中國「是世界上部分重要發明的發源地,包括古代中國四大發明:造紙、指南針、火藥、印刷(包括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2014)。毫無疑問,中國創造並發現了世界上的最早發明和理論。因此,本筆者覺得中國文化影響到所有的文明,所以中國文化各種發明和理論在西方社會上引起了重大的變化。

 

-         參考資料

中國發明。2014年7月29日)。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7%99%BC%E6%98%8E

Cowen, Tyler. (2005). Does globalization kill ethos and diversity? Phi Kappa Phi

          Forum, 83(4), 17-20.


邱念慈:閱讀心得 

 

[新台灣人]之非論 ---張茂桂

 

[新台灣人] 這個概念單一從造成的角度看好像很單純的的創造一個中間路線讓外省支持者及一些中間選民能有一個教為安心的選擇但如果往更深一層去探就能發現[選舉工具說]並無法說明以前許多意思接近的論敘不能如[新台灣人]一般,能造成更多的社會情緒作者由歷史方面去看將時間放長比較前後的差異,便能有不同的詮釋也能看出這論敘不單一只是為了當下的選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且至少有兩個目的一是給當初因為李登輝[台灣人悲哀]論敘而被趕走的外省人,及過去的[忠貞]國民黨員有一個台階下另一個目的則是延續[生命共同體]進而創造出有當下時代意義的[新台灣人]如此便能避開敏感的獨立問題  

雖然能視為國民黨黨內團結的族群和解卻不能視為社會的族群和解,因為民主與差異是同時存在的一個沒有差異的社會,不會有民主制度的需要,而所謂的差異是我們在集體生活的互動經驗中產生的區分彼此人群的意念與意義架構而被理解與認定台灣如果要發展為有共同意義的共同體之前先必須認識到我們自己其實並不是生活在一個由多數族群者自己可以決定的社會裡而是在一個必須相互承認差異的多元族群社會中

 

0924 03.族群分類康本松:泰國族群分類泰國境內的當地居民其實是由多種民族組成。主要有泰人、蒙古人、高棉人、老撾人、中國人、馬來人、波斯人和印度人,可說沒有純種的泰國人。因此泰人體型、骨格高矮不一、五官輪廓各異,而膚色深淺也有很大差別。大約有八成泰人與農業攀上關係。在相當程度上,農業直接或間接受到宗教的節日和儀式的影響,所以泰國是極具文化特色的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任閱讀許文瑩(2011)「淺談新移民家庭的優勢與困境」和何福田老師之「新族群的界定」之綜合讀後心得

 

       今日的台灣五大族群界定為「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和新移民(新住民)」,以現今的觀點來看,我們都稱「新台灣人」,而新住民的下一代是謂「新台灣之子」,在小學校園裡亦不會稱新住民女性為「外籍新娘」這類帶有貶意之詞,然而,當檯面上的尊稱變得似乎更和諧、包容之時,社會裡實際上的運作是否有達到全然的公平、尊重呢?許多新移民家庭面臨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甚或歧視、或是無情感基礎的買賣婚姻等產生的家庭問題,接受新移民女性的台灣人心態不夠包容多元,而忽略了潛在的族群融合優勢,像是基因重整的優生學概念,透過族群融合,基因可以選擇出較具優勢的下一代,以及透過多語言、多文化的學習,都能使下一代具有國際觀的視野和競爭力。

       另外,媒體報章多報導新移民家庭悲劇,這些負面的形象致使許多台灣人仍充滿著對新移民女性經濟不利或文化不利的刻板印象,事實上,真正有接觸與了解新移民女性,就會發現她們認真、踏實、努力在台灣社會發展與生活的性格。破除台灣「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傳統觀念,讓新移民女性帶著自身的母語優勢與文化優勢,除了給予下一代兩性尊重的平權概念,讓孩子不僅吸收在地的台灣文化,更能為母親母國文化以做傳承與發揚。母職的重要性在一個家庭裡的角色何其重要,如果新移民女性能獲得家庭中的支持與打從心底的重視,我相信,一個快樂的母親絕對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台灣的五大族群已然成形,從民國83年政府開放「外籍配偶」來台至今也要二十年了,在未來的十年裡,可想見的是台灣社會有許多「新台灣之子」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立足於各行各業,雖然相較於過去對新移民族群的態度已開明許多,但仍有太多需要我們來努力改善,舉凡這幾年政府推行的新住民火炬計畫,讓中小學的第二外語選修或是母語課能增設東南亞各國語言的修課,還有舉辦「新住民藝文SHOW」等才藝競賽活動鼓勵社會接納新住民的母國文化,在在讓人看到族群間和諧相處的正向教材。在政府、社會各界努力推動下,新移民家庭在適應及發展上的立基點越平等,減少社會歧視眼光,整個社會的運作會更積極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