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2

This version was saved 8 years, 4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劉子任Melly Liu
on November 24, 2014 at 10:34:52 am
 

鄒瓊美12 性別

        本周所研討的題目是陳建甫老師發表「邁向多元族裔社會的教育願景與情節分析」以外籍新娘與其下一代所面臨的同化迷失來探討。這篇文章發表於20036月教育研究月刊,內容主要表現出當時社會對東南亞國家的女性嫁到臺灣來的看法,因為從一開始的婚姻仲介就以商品方式來推銷這些人,再者當時的臺灣男性以娶不到本地女生的人為理由,大量出國娶回這些年輕、可生育的外籍新娘,可見十幾年前的社會氛圍對東南亞的外籍新娘是有歧視的味道。

        這篇文章個人較感興趣的是作者以模擬假設的三種情境要專家學者及社會大眾來思考這些問題的可能及應對,以我所瞭解在目前的法律規範及民眾的「人權」觀念已有大步提升,多元文化的認知已漸漸普及各階層,移民署、各縣市政府時常舉行異國節慶活動,廣邀在這裡的各國人士和本地居民熱烈參與,尤其臺灣政府也簽署聯合國兩人權公約,大大提升臺灣人民對人權的尊重,我也不希望作者假設的情境有發生的一天,也期望所有的臺灣人民都會友善的對待任何地方來的朋友。

 


光輝心得 -  台灣人如何成為澳洲人?跨界認同的傳播互動探究

本篇文獻主要討論臺灣移民到澳洲後的身份認定與國籍認同。對於身份的認同的因素,經過作者的田野調查,可以以小孩移居澳洲的年齡(國中前/國中後)、父母的態度(推力/拉力)、社會活動的參與(運動/喝酒/看當地電視節目/聽當地英文廣播)有著直接的關係。筆者作為澳洲移民也非常認同作者的論點,只有踏出了自身的comfort zone,去認識與了解當地的文化才能融入當地的社會和認可澳洲人的身份。對於新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最大阻礙就是語言的障礙,唯有學習英語才可以有辦法與當地人溝通、了解當地媒體新聞、社會所發生的事情,從中認識澳洲。在澳洲,雖然政府沒有強制性規定新移民必須學習英語,也非常尊重新移民所帶來的新文化與風俗習慣,但卻非常鼓勵新移民可以學習英語,甚至設立了新移民語言學習班來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和對澳洲本身的文化有所認知。

新移民對“澳洲人”的認同很多時候並不受政府頒布的政策所影響,而是新移民本身的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決定了他們對“澳洲人”的國籍認可。許多移民無法認可澳洲籍或無法感受到澳洲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本身帶著排斥的心態去看待澳洲文化,即是獲取了澳洲公民也忠於原生國家。作者在文獻裡也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移民是一條不歸路,所以應該嘗試以各種途徑去適應新的環境與生活。


 

子任閱讀楊老師「從越南觀點看越南台灣人:越僑全球化與移民精神」之心得

        越南在近代史上政局受到法國殖民、日本短暫掌權和共產扶植越盟在北越與法國、美國支持的南越兩相對峙動盪不安,尤其以1975年南北越統一為主要將越僑推往海外逃亡的一大因素,比照「華僑為革命之母」的說法,「越僑為越南革命之母」可從越南不同流派的民族運動領導人在海外訪問或流亡時接受不同地區的越僑社群協助得知。以全球的越僑分布來看,美國是匯集越南難民或僑民的最大宗,法國其次,其他分布在加拿大、澳洲、東亞各國,僑匯至今仍是協助越南中央政府的一大助力,越南政府同時也積極希望越僑回越南定居增加投資與就業市場。談及認同問題,越南人的認同仍舊是很強烈的,越南社會同樣對越僑是尊稱以同胞、僑胞來對待,不過到了海外族裔的第二代或是第三代,認同感就會有所轉移到居住國。

另外本文也提到近年來透過婚姻移民到海外的越南女性。從早點的移民潮到後來的婚姻移民,越南女性仍保有儒家價值觀,認為女性當以家庭為依歸,同時也因為越南受到中國儒家教化較深,越南女子經常給台灣人勤勞努力的形象,然而部分台灣人仍有誤以為越南女性是嬌弱的誤解,事實上她們勤奮工作而且力爭上游,希望在海外拓展成功的事業與人生版圖。

本文提供了越僑的基礎並廣泛概念,談及越僑的歷史概念、全球現象、越僑分布、越僑在近代與越南社會的互動,以及越僑來到台灣的觀點與想法,可以幫助理解越僑在海外的基礎脈絡。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