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8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9 years, 1 month ago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綱要  2014 族群與離散族裔研究

授課教師:楊聰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應華系海華組

研究領域: 全球族裔  族群移民  語言文化  教育社會  公民政治  民生經濟

 


 

 

 

瓊美18 台灣族裔關係

        本周研讀題目是「從民族國家的模式看戰後台灣的中國化」,這篇文章提到戰後國民黨將台灣中國化做法,首要是去除日本化,從文化、教育、語言等各方面著手,用殖民的手法去除殖民的影響,台灣在大日本帝國統治約57年,二戰後中國接收台灣,幾年後國民黨撤退到台灣來已不是要中國化而已,而是將中國移植到台灣了。

        族群族裔是可以跨國家的,國家的國界一劃兩邊人民分屬不同國家國民,但卻是同一個民族,然而這樣情況不可能發生在台灣,台灣是一個島嶼,荷蘭人統治過台灣,雖然離開很久了,在台灣還有些土生土長的人長相根本就是外國人的臉,這是荷蘭人的後代嗎?遺傳學是說得過去的,日本同為亞洲人輪廓相似不易分辨,日本在台50幾年想必通婚這應不在少數,純正台灣人除高山原住民族還可分辨,平埔族與漢族通婚早已被同化了,台灣族裔還不算太複雜,也沒有狂熱宗教存在,各族裔融和相處非常和平,在泰國南部不同族裔和宗教因素,時常有類似戰亂情況發生,是治安隱憂。


光輝心得 - Beyond Ethnicity: The Glob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thnic Conflict

本篇文獻主要討論有關族裔衝突的原因與族群的大環境趨勢。根據作者的解釋,族群的矛盾主要可分為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內在因素討論的是一國內因不同文化而引發的衝突,作者在文獻中引用了南斯拉夫瓦解的例子做說明,而國內的矛盾也可以是因為外在的因素所造成,如在殖民政府所遺留下來的種族問題,如印度、斐濟和馬來西亞等等。作者認為,民族的優越性並不是造成國家瓦解的主要因素,而是國家的不穩定給族群製造了政治性的民族問題。作者引用了馬來西亞的經濟政策做說明,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卻有產生了文化衝突的現象,隨著社會的發達,外來的文化容易滲透當地社會而改變了當地文化,所以有了一群民族為了捍衛自身的文化而發起了政治團體,如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團體(PAS),所以經濟發展與流傳文化是政府必須權衡的最大挑戰。在討論文化傳承的過程中,難免會與政治扯上掛鉤,而在原住民的認可上也有著不同的界定,在較早的移民國家中,憲法對原住民有著明確的解釋,對於原來居住在這片土地的人給予身份的認可;在二戰後獨立的許多國家中卻以最大族群作為主要族群,也是族群矛盾中的一大關鍵問題。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國家政府所面對的問題是在接納多元文化的同時如何強化本族的文化,而對於國內的少數民族,政府採取的政策也會影響到國際之間的關係,所以像歐盟就有在入會時會要求申請國家提供對於少數民族的保護政策作為入會的其中一個門檻,以確保主流文化不會淹沒次文化的現象出現,也是值得各國借鑒的不錯方針。


中研院民族所圖書館

資料庫試用-民國近代史料大百科平臺                    幼娟

是一個整合多元內容與資源的閱讀檢索平臺,收錄民國近代史相關文獻史料及出版品,達數位化典藏目的,包含《中外雜誌》與《東方雜誌》獨家授權;依各項主題建置檢索功能,包含:民國人物、民國事件、年表、照片、期刊文獻、專書等;提供各方相關資訊與活動訊息,一站式檢索平臺,使用者透過本站即可快速掌握民國近代史全貌。

2015年試用網為:http://www.lib.ntu.edu.tw/doc/CA/TAEBDC/2015/trial2015.html

(以上資料自中研院民族所網站轉貼)


 

子任閱讀Laila Tingvold, Edvard Hauff, James Allen, Anne-Lise Middelthon, “Seeking balanc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Vietnamese refugee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之心得

 

離散海外的第一代越南族裔往往藉著越南語和文化的傳承,並透過家族網絡的聯繫讓第二代越南族裔延續其傳統,像是父母通常讓較年長的孩子協助教養較年幼孩子,並且將此觀念延伸到越南社群裡,形成一種人際網絡與社會資本,如此的社交聯繫形塑出海外的越南人彼此督促並建立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由於他們珍視自身在居住國庇護下流亡的自由,並且倚靠其優越的教育水準、安定的社會環境、經濟條件供其下一代有良好的發展,同時也學習了西方社會的自由主義,讓下一代的教育選擇與工作是獨立並有自主權的,海外越南人努力在傳統文化脈絡的堅持與地主國之間的文化中抓取平衡,並在雙重價值觀的相互依存中發展。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